反思我的投资学习

过去两年自学价值投资的过程中,我走过不少弯路。从如何计算所有者收益?以 Scott Fetzer 为例剩余收益与估值这两篇文章就可以看出,我一直在寻找专业准确评估企业价值的方法。

rethinkMyLearning

两个主要错误:

  • 崇拜投资大师,热衷看投资书籍,而不是去看年报,去研究公司。
  • 追求“精确的错误”,热衷于寻找一个能够专业计算内在价值的公式。

芒格曾提到:“I’ve never seen Warren do discounted cashflows!” 同时,段永平也指出:“未来现金流折现不是公式,是思维方式。” 再加上北大价值投资课程助教樊帅的分享,让我明白:过分纠结那些复杂的公式毫无必要。财务分析固然重要,但它们仅仅是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表象,很多决定企业价值的因素,并未能完全反映在财务报表上。

学到的教训

经历了初期的误区后,我逐渐认识到,投资的核心在于对生意的理解以及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没有一个绝对的方法。

以下是我学到的几点教训:

  •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所以要真正地花时间去研究一家公司。我开始认真地阅读公司年报,并尝试整理出类似 Value Line 的上市公司卡片。为提高效率,我还用 Cursor 开发了一个工具 Ashare Value Line

  • 承认不足,慢慢进步

    我承认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还远不够,因此选择先从定投指数基金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和研究公司,待有把握时再考虑购买个股。投资必须结合个人的性格、资金性质、能力圈和收益预期。

  • 从便宜开始,建立能力圈

    我计划从小市值公司开始入手,这是从 Joel Greenblatt 和 Dirtcheapstocks 得到的启发,尤其是这篇 CZBS Case Study 鼓舞人心,给了我极大的动力。同时,我第一次注要到考虑催化剂对业余投资者的重要性,有什么因素让股价未来会涨起来,换句话说,为什么要现在买?

  • 保持简单!

感谢启发我的投资人

在我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有几位优秀投资人给予了我极大的启发和帮助,虽然素未蒙面,但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令我受益匪浅:

  • 蒋志刚(喜马拉雅资本研究员):他的分享让我认识到,个人投资者应该把时间花在真正能学到东西的地方。例如研究巴菲特早期合伙人时期的投资案例和致合伙人信,并从寻找便宜的公司开始实践,而不是一上来就要买入伟大公司并长期持有。

  • Dirtcheapstocks:他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小市值公司研究的信心,感受到投资实战的乐趣和魅力。

  • Turtle Bay:他让我深刻体会到顶级个人投资者的研究深度和理解概率思维的重要性。